电院要闻
电院电气工程系冯冬涵教授做客东方卫视解读双碳目标下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日期:2022-06-14 阅读:1450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有哪些新技术被开发使用?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又如何深度融合,来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冯冬涵教授作为两位嘉宾之一,做客东方卫视科创访谈节目《未来邀请函》,在近半个小时的节目时间里(“科技加持 [碳]索之路”,2022年6月4日东方卫视首播),详细解读“双碳”目标下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1.jpg

图片2.png

首先冯冬涵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的电气化率水平在30%左右,经测算,“双碳”目标的要求下需达到70%,终端能源消费中的用电占比将进一步扩大,电力行业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在电气化率提高的同时,需进一步提高风光水等低碳、零碳能源发电的占比,结合我国目前风电光伏占比较小的现状,绿色能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冯冬涵教授还就电力行业双碳目标布局做了简要介绍。他指出,电力行业包含发、输、变、配、用五大环节,“双碳”目标要求这些环节和相关的设备制造厂商及其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一起低碳、零碳地完成生产、加工、采购等过程。

随后,冯冬涵教授以电动汽车与城市电网互动发展为例解读上海市在“双碳”背景下对于数智化技术所做的工作。电力系统作为需要实时平衡的系统,面对风光等随机可再生能源的不可调节性以及电能存储成本高的难题,数智化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充电结合5G技术、有序充电、智能诊断等技术,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特性完成对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同时,数智化技术深度整合也正使得智能充电与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多项技术融合发展。

图片3.png

最后,冯冬涵教授指出,双碳目标要求电力行业所有参与企业共同努力实现全产业链的升级,要求产学研用相结合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去研发创新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电碳足迹下降的目标。

 

来源丨电气工程系

作者丨冯冬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