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已成木,当担风雨!电院有志青年支援西部,回馈家乡!-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院要闻
优毕系列 | 苗已成木,当担风雨!电院有志青年支援西部,回馈家乡!
日期:2022-05-27 阅读:599

来自西海固的青年,不畏挑战,与日俱进,从实验新手到科研比赛常胜小将。放弃大厂offer,愿做一名基层工作者。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支援西部,回馈家乡。

1.jpg

周源

院系:学院概况感知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导师:金涵副教授

获得荣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二等奖学金;美的创见大赛一等奖;中国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22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毕业去向:宁夏基层选调生

故乡与少年梦想

固原——很多人对这个城市没有印象,它更为人熟知的是电视剧《山海情》里的另一个名字“西海固”,它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王维“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的萧关,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也正在此。虽然固原水土流失严重,但在周源心里,这片“金沙滩”永远绿意盎然,因为这是他的故乡,是他种下许多回忆和理想的地方,他与交大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那年高考,他曾许下考入交大的心愿,虽然高考没能如愿进入交大,但他从未放弃努力,四年后放手一搏,终于在2019年来到交大读研。“不给青春留遗憾”,周源说,“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人民教师,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正是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养成了我从不放弃的生活态度,正是他们让我认识到即使在最平凡普通的岗位上也能干出最伟大的事业。”

2.png

记忆里的夕阳(周源拍摄于固原)

实验室里的成长之路

周源所属的仪器类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多,包括声、光、电、算、控等等。因为这种跨学科的交叉属性,他在初入实验室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在一次次的试错摸索中,导师金涵副教授一直悉心指导他,帮助他找到正确方向,让他不断取得突破,渐渐开始向着成功迈进。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们也不厌其烦地帮助他在挫折中不断进步。周源研究的课题是关于如何在胃癌患者早期筛查中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他提出的光照自适应湿度动态补偿方法在国际顶级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上发表,研究成果得到行业认可,他希望有朝一日这个方法也能真正走向临床应用。

3.jpg

与导师及同学们在实验室

4.jpg

参加奖学金答辩

5.png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科研之余,周源还在金老师的鼓励下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各项科研比赛。比赛是一个非常锻炼实践能力的过程,一群人向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战,跟国内各大高校的学生同台竞技,不断向更精准的传感器参数努力突破。他和队友们在中国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上拿下了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佳绩,也在以“人工电子感官”为赛题的美的创见大赛上取得冠军。

周源和同学们在金涵老师的指导下曾获美的创见大赛一等奖、中国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以及全国二等奖

回馈家乡那里更需要我

毕业来临,对于一个即将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行业的选择、就业的方向,都好似雾里看花。周源在大厂实习期间就陆续收到多家互联网企业和研究所的offer,但他最终放弃优渥的条件,决定选择自己真正想去做的:回到故土那片“金沙滩”做一名基层工作者,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他相信,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是此生最引以为傲的选择。“曾见先辈自强不息,滴热汗,洒热血,以爱国奋斗熔铸西迁精神;如今每一年回家都能看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让那里真正成为一片沃土,哺育更多有生机有活力的生命。”

即将成为宁夏基层选调生的他,也非常感谢当地政府部门热情欢迎像他这样在外求学多年的年轻人一起建设家乡。近年来,西部地区提出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战略政策,意在吸引更多有才能、有志向、有信心的青年加入到创新改革发展的行列中。“我的家乡最需要我。只有更多有能力有理想的青年人不断奋斗,才能让更多西部人民有机会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向来相信一个人能够创造的事业是不会为地域和环境所限制的。”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扎根基层,拼搏奉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就梦想!


来源丨感知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稿丨周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