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共有34项第一完成单位成果(人)获表彰,其中沈红斌教授荣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本年度仅10人获表彰;此外,诚聘英才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总数均蝉联校本部第一。
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
成果完成人:马利庄、吴运声、卢策吾、王长波、盛斌、陈敏刚、黄飞跃、宋海川、吴永坚、谢源、邵志文、李季檩、谭鑫、丁守鸿、汪旻、林晓、李晨辉
疫情的爆发使得公共安全和治理等面临严峻的挑战。项目提出了面向人物的图像视频结构化分析创新理论方法,形成了跨时空多模态的全流程人物特征理解技术体系,构建了复杂场景下的人物视觉理解创新应用平台。项目发表论文29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65项,软著15项,国际国内标准9项,系列技术18次刷新世界纪录。项目在防疫健康码、复工复产、AI寻人、互联网金融等方面构建重大应用。项目组的远程身份核实技术应用到了国内首个健康码,覆盖10亿人口;技术应用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助力大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在线办理缓交社保、租金减免等民生事项。线上远程核身服务为140多个行业,4千多家机构提供便民服务,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国际首次将远程身份核实系统应用于互联网银行;项目组构建的跨时域人脸检索与分析系统,寻回各类失踪或被拐卖人口共1706人,拯救数千家庭,推动了人工智能行业的进步。
沈红斌,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模式识别及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教学科研工作,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持项目曾入围2018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最高荣誉SAIL奖榜单,指导4名研究生入选上海市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
移动计算通信融合网络资源协同理论与方法
成果完成人:陶梅霞、陈智勇、夏斌、钱良
随着香农容量逐步逼近、优质频谱日益稀缺,移动通信网络难以仅靠扩容来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型移动业务需求。以通信理论和计算科学融合为导向,借助网络边缘的存储和计算资源突破信息传输瓶颈,构建集通信、存储和计算功能于一体的移动计算通信融合网络,是移动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本项目面向这一后香农时代的学术前沿,从信息论源头入手,引入存储和计算维度,刻画了以归一化传输时延为度量的网络服务容量新极限;在此指引下,建立了以内容为中心的物理层传输新范式,并构建了应对复杂网络和业务环境的边缘存算优化新机制。研究成果为跨越性提升移动网络承载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推动了计算通信融合的发展。
低速无人系统定位导航技术及应用
成果完成人:杨明,王春香,秦宝星,周敏龙,赵小羽,陶钧,王景川,孙一飞,王冰,玄甲辉,赵祥磊,李亮,林智桂,钱烨强
针对复杂恶劣环境中定位导航鲁棒性差等一系列技术瓶颈,以及软硬件成本过高难以大规模商业应用难题,经过15年技术攻关,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可靠低成本定位导航整体解决方案,研发面向大范围场景的SLAM建图和结合语义理解的SLAM定位导航,以及面向恶劣天气的车路协同定位导航等核心技术,保证了大范围建图的全局及局部一致性,大幅提高对动态目标和光照条件的鲁棒性,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发明基于磁阻传感器阵列的磁尺传感器,其安装高度提高到25厘米,增强了对车辆颠簸及路面起伏适应性。研制低速无人系统系列产品(如无人小巴、无人物流车、无人清扫车等),成功应用于载人、载物和作业领域,有效推动了我国无人系统商业化进程。
多兆瓦级电池储能高效变换器和风光储集成关键技术与应用
成果完成人:蔡旭、李睿、刘畅等
储能的规模化应用是高比例使用风光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条件。制约储能发展的瓶颈问题是经济性和安全性。本项目发明了高压直挂储能系统、新能源电池耦合器和风光储互补调控新架构,大幅提升了储能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55件、发表SCI/EI期刊论文39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完成发布并网型电池储能系统国际标准IEEE Std 2030.2.1TM-2019和2项国家标准。项目成果在完成世界首例示范应用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化,近三年产品实现销售21.4亿元,产生利润3.96亿元。
面向内存计算的软件定义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完成人:黄林鹏、廖小飞、屠要峰、郑圣安、翁楚良、薛栋梁、陈雨亭、沈艳艳、杨洪章、刘海坤、韩银俊、钟浩、郭斌、吴文峰
项目针对内存计算在大数据应用中遇到的瓶颈,基于软件定义方法,研发了灵活可配置的混合内存管理和非易失内存热拔插等核心技术,可支持计算过程中异构内存的动态配置和扩展;研发了“双向感知”的文件高效读写技术,设计文件数据预取、读写指令调度、冷热数据迁移等方法,打通内存和存储介质的界限;研制了内存对象持久存储引擎,解决了内存计算中对象和数据快速、可靠持久化等问题。核心技术集成于数据中心大数据计算和存储服务平台,成功应用于电信、金融、政务、媒体等领域。
大规模受端电网优化规划与运行支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成果完成人:程浩忠、严正、马则良、姚良忠、柳璐、高斌、祝瑞金、薛峰、徐谦、王旭、陈金祥、张建平、徐潇源、张啸虎、张衡
项目瞄准大规模受端电网规划和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构建了多时间尺度灵活调峰的电源柔性规划技术,突破了低谷负荷期间受端电网调峰瓶颈;创建了源网荷不确定性的电网协调规划技术,解决了风险和价值难以度量和平衡的难题;揭示了受端电网开机容量与频率稳定的定量关系,构建了有功调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攻克了瞬时有功缺额下频率控制的难关;首创了多回直流功率优化分配的电压控制策略,突破了低谷负荷期间受端电网电压控制的难题。已成功应用于华东大受端电网并推广到省级受端电网,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推动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和用户侧电价下降,引领了工程实践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