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院要闻
3+1!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电院斩获佳绩!
日期:2021-01-14 阅读:1567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了2020年度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电院吕宝粮教授团队的“情感脑机接口的基本特性、基础算法和公开数据集”项目,以及钱彦旻副教授团队的“鲁棒语音信号模式分析与识别的深度结构化建模理论与方法”项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林巍峣教授团队的“语义驱动的视频智能分析及适配传输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电院严骏驰副教授荣获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

1.png

吕宝粮教授团队的“情感脑机接口的基本特性、基础算法和公开数据集”项目(主要完成人:吕宝粮、郑伟龙、石立臣、李沐、王晓韡)揭示了脑电信号在情绪识别中具有稳定模式的重要特性;开发了能有效提取情感脑电特征的微分熵特征提取算法;提出了脑电信号与眼动信号融合的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框架,并揭示了脑电信号与眼动信号的互补特性;自主开发的上海交通大学情感脑电数据集SEED(SJTU Emotion EEG Dataset)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情感脑机接口研究所使用的最常用的两个标准脑电数据集之一,用户来自全球61个国家、8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哈佛大学、MIT、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2.png

钱彦旻副教授团队的“鲁棒语音信号模式分析与识别的深度结构化建模理论与方法”项目(主要完成人:钱彦旻、俞凯、谭天、刘媛)围绕真实复杂场景下鲁棒语音信号模式分析与识别这一挑战性问题,研究深度学习下的语音结构化建模理论与方法。

团队提出了5个原创性新方法,有效提升了语音信号处理系统在面对真实场景中多变的信道、环境及说话人的鲁棒性。围绕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其中部分成果已经在实际系统获得了应用推广,并得到包括图灵奖得主,英美等国家的科学院院士,IEEE/ISCA Fellow等国际同行的引用和高度评价。项目研究成果创新性显著,对语音信号模式分析与识别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改善明显。

微信图片_20210118210432.jpg

林巍峣教授团队的“语义驱动的视频智能分析及适配传输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主要完成人:林巍峣,李成林,高雪松,熊红凯,戴文睿,陈杰,邹君妮,王雯雯,郝旭宁)针对新一代视频技术体系面临的计算前移、数据激增、资源多变、及传输失配等关键挑战,建立可适配、可交互、可操控的新一代视频分析与传输技术体系和应用系统。

项目从表征视频内容的语义信息入手,形成了语义驱动的视频智能分析、压缩处理及适配传输创新技术体系和应用系统,满足了视频流及语义流联合处理与传输的关键需求,具有高性能、高效率、高适配等特点。项目成果应用于智能电视、智能交通、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并牵头完成了视觉特征编码行业标准工作组草案和关键设备,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战略制高点。

3——1.jpg

严骏驰副教授的获奖项目为数据中隐式结构挖掘与关联。其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数据中隐式结构的挖掘与关联展开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以一作或者通作者身份主导了本项目中三个科研发现:

1)域内隐式结构挖掘模型(20 余篇第一/通讯作者CCF-A/IEEE期刊长文),特别是提出了基于时序点过程的隐式关系结构挖掘理论与方法;

2)域间隐式结构关联方法(10 余篇第一/通讯作者 CCF-A/IEEE 期刊长文),特别是提出了一致性驱动的图匹配理论与算法;

3)挖掘到关联协同处理技术(近 10 篇第一/通讯作者 CCF-A 类论文),特别是端到端的可微分组合优化问题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在点过程和图匹配两个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特色。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是以中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命名的,经国家科技部核准设立。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2012年首次颁奖,每年评奖一次。旨在奖励在智能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发现,着力实现原始创新与突破,或在人工智能领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取得重大进展,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单位或个人。2020年,共有100项成果获得吴文俊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0项(一等奖仅5项),优秀青年奖获得者全国16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