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湖南大学教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教授受学院概况自动化系王贺升教授邀请,做客电院自动化系,为自动化系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前沿学术交流座谈会。
电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关新平,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卫东,自动化系主任杨博,自动化系副主任王景川以及相关师生代表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王贺升主持。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飞速发展,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密切关注。王耀南的主题报告重点针对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展开,交流中王耀南对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解读,结合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人形机器人机构、感知、规划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人形机器人的行业应用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他指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一定要与应用场景结合,仿生机器人的技术融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人形机器人的作业能力。
在交流问答环节中,师生们积极与王耀南院士进行交流。王耀南首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着ChatGPT这类文化模型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大模型的发展能力,在人机交互的语言之外,是否有可能在控制方面也研发出自己的大模型来解决人形机器人在末端执行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解答。王院士表示,ChatGPT的出现是人工智能的三大动力:算力、算法、数据上的改变和提升。算力的提升、算法改用大模型,数据量增多也会促使未来对图像识别及机器人的控制带来改变,当弱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提升了自身的计算、学习和适应能力,控制系统也同样有机会从小模型走向大模型。
对于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研究生期间是应当以研究为主还是实践为主”,王耀南悉心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研究与实践同样重要。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用实践应用中的结果不断迭代课本中的理论。用实践中的点滴找到相对应的原理基理,再用原理指导实践,研究与实践实则相辅相成。
交流会最后,王耀南表示,在此次会议中,他看到了更多的青年科研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大胆想、大胆做,超越固定思维。青年老师和学生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过去的时代和当下的结果虽然精彩,但是未来的科研力量更加值得期待。
王耀南简介
王耀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湖南大学教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教育部科技委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等。曾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学院院长、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欧盟第五框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王耀南长期从事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教学科研工作,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际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工业应用最高奖”,省部级一等奖11项。发表国际IEEE等SCI论文200余篇,出版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控制等著作1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培养博士70余名(含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荣获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德国杰出洪堡学者、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湖南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