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膜蛋白及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看点
讲座 |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膜蛋白及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日期:2021-05-27 阅读:1317

讲座地点:电信群楼3-404

讲座时间:6月9日(周三)14:00-16:00

主讲人:欧阳波

主讲人介绍:

欧阳波,1999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Brandeis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从2012年9月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核磁系统应用主管。2014年6月起,正式聘为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研究员,担任研究组长建立实验室。

一直主要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迄今共在Nature、Structure、BBA等期刊上发表通讯/第一作者研究论文12篇、综述1篇、其他作者论文11篇,书籍1章。

讲座摘要:

Bax是细胞凋亡中的重要促凋亡蛋白,在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Bax是以单体形式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接收到细胞的凋亡信号后,Bax会转移到线粒体的外膜上发生多聚形成孔洞,释放细胞色素C,引起下游的凋亡反应。Bax的单体是一个由九个α螺旋组成的球状蛋白,激活后会将疏水的α9螺旋释放出来,然而Bax在膜上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如何形成孔洞,进而改变线粒体通透性的,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答。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欧阳波课题组近期通过核磁共振技术首次解析了促凋亡蛋白Bax的核心结构域α2-α5(Bax(α2-α5)) 在脂双分子层类膜体系bicelles中的精细三维结构,其中α4和α5形成了一个平整的疏水平面,进一步利用lipid-NOE和顺磁探针滴定的方法,该课题组确定了的Bax(α2-α5)在膜上的精确位置,发现Bax(α2-α5)通过该疏水平面侧贴在膜上,并与膜形成60o的夹角。通过结构分析,发现R89、F93、F114、A117和S118是与膜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该研究成果拓展了人们对成孔蛋白在膜上形成孔洞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Baidu
map